休闲椅厂家初冬的的傍晚透着凉意,眉县青化乡青化村文化广场上却热闹非凡。4600平方米的广场上人潮涌动,农民自编自演的歌曲、戏曲、快板、健身操等节目土乡土色异彩纷呈。“猕猴桃帮咱增收了,票子装进兜兜了,大戏送到村头了,咱老百姓今日个真呀真高兴……政策好、路子宽,政府和咱把手牵……”农民们的笑声响彻夜空。这是眉县农民在自家文化广场享受“文化大餐”的一个缩影。
批发健身器材近年来,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,农民群众的文化生活需求不断增强,眉县因势利导大力健全农村文化网络,加大资金投入,坚持农村文化农民办、群众文化大家办,加快了农村文化阵地建设。尤其是相继建成一个个风格各异的农村文化广场,使农民朋友也和城里人一样拥有了一方属于自己的休闲活动场所,成为眉县新农村建设的新亮点。
广场建设齐参与
垃圾箱厂家富裕了的农民,期盼精神生活的丰富,农村文化阵地建设显得尤为紧迫。眉县县委、政府把农村文化广场建设当做是统筹城乡发展,提高人们幸福指数的大事来抓,将文化广场纳入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,大力兴建集村民文化活动中心、休闲集中地、村委会办公场所三位一体的农村文化活动广场。资金上向上争取、县乡财政补助、援建单位帮扶、村组自筹、社会资助多渠道筹集。在政府的倡导下,眉县累计投入资金390多万元,建成文化广场78个,并且每个文化广场都配套了一个村民休闲广场、一套健身器材、一个篮球场、一个宣传栏等硬件设施。
户外垃圾桶兴建广场的号召,顺应了人们的文化需求,得到了农民们的鼎力支持。人们充分发挥聪明才智,有的把以前污染环境的臭水沟、垃圾场填平改造广场;有的通过旧村改造、灾后重建科学规划建广场;有的盘活闲置空地、沿边垄地带建广场。农民们投工投劳,献计献策,举家上阵。农民们还别出心裁,在建广场的同时,周围还栽种了观赏型树木,修了花坛,在建设广场的同时也美化了农村环境。一时间,眉县农村掀起了一场修建文化广场的热潮。近两年,文化广场一下子由原来的23个猛增到了78个,总面积达到11.7万平方米,占行政村的63.4%。
休闲椅批发 营头镇新河村广场引入园林化建筑风格、优雅别致;金渠镇河底村广场体现了现代化成果,铺设了塑胶跑道;张载文化广场投资最多、规模,它以博大的气势、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现代气息,向人们展示了眉县的美好前景……
如今农村文化广场就像镶嵌在眉县大地上的一颗颗璀璨的明珠,映射着该县26万农民生活的福祉。
广场文化醉乡村
“农活忙完了,广场活动去!”如今已成为眉县农民农闲时流行的时髦话。
秋末冬初,一望无际的田野渐渐寂寥下来,而此时眉县文化广场各式各样的文化活动却多起来。广场上,打篮球的、打乒乓球的、健身器材区锻炼的各得其乐;唱歌的、唱秦腔的、做健身操的各展所长。黄发垂髫,怡然自乐。“没有广场以前,村民的就是打麻将、看电视,现在有了广场,都来唱歌跳舞、健身锻炼,人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!家庭纠纷也明显减少!现在咱农民真是离不了这广场了呀。”首善镇三寨村老梁深有感触地说。
激情广场,激情群众。青化村文化广场健身器材区,几个刚干完农活收工回家的村民,衣服上还沾着泥土,也不忘在吊杠上一显身手,演者骄傲,观者兴奋。农民们用发自内心的热情演绎着对生活的热爱。“为了晚上能准时到广场唱戏去,我连做饭都是快节奏。你看地里干活的也早早的收工了,都是图个热闹舒坦。”村民张燕高兴地说。
广场文艺建和谐
眉县以广场为载体,不断繁荣农村文化,群众文艺表演队遍地开花。目前,全县培育各类文艺团队249个,自乐班,眉户剧、秧歌队,锣鼓队,管乐队,社火队,皮影戏班,马戏、杂技、舞狮等样样俱全,这些文艺团体利用集会、节庆、农闲等时机,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,宣传党的方针政策,歌颂农村涌现的新人新事,不但自己增加了收入,而且极大地活跃了群众文化生活。农民文化节上崭露头角的眉县艺人们,大多是农村文化广场上的常客。文化广场还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上贡献巨大,在文化广场上反复排演成熟的“高桥赶犟驴”节目不仅参演北京、还走进世博,走出国门表演受到了广泛好评。泥塑、面人、刺绣等传统技艺在这里同样得以继承和发扬。
以前,农村“东家走西家串,闲话可街传”现象,如今荡然无存。文化广场俨然成为眉县农村农民休闲、体验先进文化、传播文明乡风的“精神乐园”。